【今周刊報導】19歲少女戳破台灣教育核心困境,還停留在代工產業教育
過去,要求標準答案的教育,培養出一批批代工產業最需要的不犯錯的人;現在,台灣已經走到創新整合時代,需要敢勇於不同、創新思考的人。只有免試、高中社區化,台灣才能打破考試引導教學,培養創新思考的人才!
今年十九歲的Katelyn,在台灣讀完八年級後,到美國讀了四年高中和一年大學,目前是大二生。她經歷台灣國中和美國國高中教育,了解兩者差異,她發現,在美國教育體系下,學習的目的就是「學習」,而不是分數。以下是她的告白。
我在台灣讀國中時很挫折,很不愉快。每天總有念不完的書,考試成績不太好,補習也沒用,完全沒有成就感。在美國,壓力不是成績,反而來自自我要求,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尤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
很多人覺得出國念書比台灣簡單、沒什麼壓力。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因為教育體系不同,壓力來源也不同。
剛到美國念九年級時,一開始不適應學習環境,壓力就是想辦法跟上進度。記得第一學期,尤其是英文和歷史課,老師要求回家要閱讀,但我讀得很吃力,找不到重點;上課被老師問問題,常講不出答案,因為聽不懂老師的問題,更別說是回答了!
還好我和美國同學相處得很好,老師對我們這些外國學生也相當有耐性,上下課都會多關心我們,鼓勵我們去努力、尋求幫助,不會的盡量問,總之就是要找方法解決。慢慢的,我逐漸跟上美國同學進度,此後,就愈來愈喜歡美國的教學方式。
歷史課》扮演「巴黎和會」 元首模擬談判
以歷史為例,在台灣只要死背就能拿到分數,在美國卻沒那麼容易。
有 一次上課,老師要我們模擬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全班分成不同的參與國來辯論,組員抽籤決定自己要扮演哪位歷史人物。當時我被分到美國, 扮演副總統。辯論前,我和小組查資料,連結上課討論的重點,共同決定本組希望達成的條約內容,同時也試著預測別組可能提出的要求。
我在台灣讀國中時很挫折,很不愉快。每天總有念不完的書,考試成績不太好,補習也沒用,完全沒有成就感。在美國,壓力不是成績,反而來自自我要求,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尤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
很多人覺得出國念書比台灣簡單、沒什麼壓力。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因為教育體系不同,壓力來源也不同。
剛到美國念九年級時,一開始不適應學習環境,壓力就是想辦法跟上進度。記得第一學期,尤其是英文和歷史課,老師要求回家要閱讀,但我讀得很吃力,找不到重點;上課被老師問問題,常講不出答案,因為聽不懂老師的問題,更別說是回答了!
還好我和美國同學相處得很好,老師對我們這些外國學生也相當有耐性,上下課都會多關心我們,鼓勵我們去努力、尋求幫助,不會的盡量問,總之就是要找方法解決。慢慢的,我逐漸跟上美國同學進度,此後,就愈來愈喜歡美國的教學方式。
歷史課》扮演「巴黎和會」 元首模擬談判
以歷史為例,在台灣只要死背就能拿到分數,在美國卻沒那麼容易。
有 一次上課,老師要我們模擬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全班分成不同的參與國來辯論,組員抽籤決定自己要扮演哪位歷史人物。當時我被分到美國, 扮演副總統。辯論前,我和小組查資料,連結上課討論的重點,共同決定本組希望達成的條約內容,同時也試著預測別組可能提出的要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