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哈佛大學教我的「培養思考力3步驟」





哈佛大學教我的「培養思考力3步驟」

作者:林竹芸
思考力的培養是有方法的,而且可以在生活中時時練習,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觀察-思考-發想」如何在生活中運用?
編按:本文作者林竹芸目前為MIT麻省理工學院MBA學生,也是親子天下駐波士頓特約記者,曾在BCG(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擔任管理顧問。三月初專訪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畫」(Project Zero)「全球化能力」專案的首席計畫主持人,不僅帶回視野,也帶回方法。
維蘿妮卡・曼斯拉(Veronica Boix Mansilla)是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也是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畫」(Project Zero)「全球化能力」專案的首席計畫主持人,負責全球化能力的養成、跨學科主題式教學的師資培育研究,目前駐地在華盛頓D.C.進行美國與亞洲之間的跨界全球化能力培養專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三月在美國華盛頓D.C.的美術館,訪談當天,維蘿妮卡・曼斯拉教授(Veronica Boix Mansilla)兩眼炯炯有神的說著她的全球化能力專案。仔細思考,維蘿妮卡本人就是「全球化人才」的實際案例,她從阿根廷長大、完成阿根廷教育學位、當老師,再走進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鑽研如何讓更多人成為世界公民,自己就是探索世界、與世界合作、參與世界進步的一員。
整場訪談下來,最讓我激動不已的是下面這個重要的學習,在此我想分享給各位老師和家長。
「學以致用」把知識用出來,有簡單上手的know-how了。
在哈佛的「零點計畫」,這方法叫「思考慣性培養法」(Thinking-Routine),採用三步驟「觀察-思考-發想」(See-Think-Wonder)。
第一步,只需要讓學生描述看到什麼。想像一個畫面,我把一顆小球放進碗裡,問學生觀察到什麼,學生可能回答:「我看到小球從上滑到底下,又再滑到上方」、「我從不同角度看,我看到小球好像不會亂跑(直線前進)」。
第二步,讓大家隨意猜想是什麼導致的,甚至是胡謅理由也行,學生一陣猜測後,老師再做解釋。
第三步,問學生在哪看過類似現象?知道這知識後,在哪用得上?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許,有學生能說出:「這就像開車上下坡,在安全的前提下,下坡不剎車,上坡不踩油門,是不是就省油、省錢了呢?」(別笑,創意跟怪才的天真發想,正是一線之隔呢)

林竹芸製作提供
把這個思考方法,拿來歷史課上研究「拿破崙的滑鐵盧之戰」的失敗原因,或許學生會猜想「野心能載舟,亦能覆舟」,最終聯想到自己:「未來的我,切記要避免狂妄,以免誤判情勢」,這會是另類的哲學訓練。
這個思考慣性培養法在數理、人文、雜學領域都適用。多練幾次,便能養成習慣。我私以為這個訓練,是培養「創意」與「獨立思考」最簡單的做法,而且,也適用於大人。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做法,幫我過去半年向芬蘭取經的「主題式教學」(Phenomenon-Based-Learning)下了很好的總結。以「教法」而言,芬蘭用的是相當類似的做法。只是芬蘭另外融入實作、校外採集資料等活動,師資訓練也不同,所以,效果更加顯著(未來有機會,再解釋芬蘭的師資培育)。
訪談結束後,曼斯拉教授興致盎然的問起我的芬蘭教育研究,似乎他又看到一個全新的「全球化能力」專案,能把芬蘭教育的亮點融入其中。或許不久後,我們也能看到曼斯拉教授把全球化能力研究帶進亞洲,帶進台灣。
*關於曼斯拉教授的其他採訪內容,請參考《親子天下》2017年5月號(第89期)
*關於「零點計畫」的「思考慣性培養法」,請參考:http://www.pz.harvard.edu/resources/thinking-routines-video

延伸閱讀

更多主題: 哈佛大學 零點計畫 思考慣性培養法

MIT麻省理工學院MBA學生,也是親子天下駐波士頓特約記者,曾在BCG(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擔任管理顧問。3月初專訪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畫」(Project Zero)「全球化能力」專案的首席計畫主持人,不僅帶回視野,也帶回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