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不是一窩蜂,它是個理念
2015/01/14
瀏覽人次:10,922
有老師問:如何讓課程更有趣多元、而不只是講述加考試呢?
My suggestion: 把自己當成你的學生,國小老師就變成7-12 yrs old, 國中老師就是13-15 yrs old, 你們每次走進英語教室、期待英文老師帶給你們什麼驚喜、樂趣和啟發呢?你想從這個老師、這堂課裡,學到什麼「好玩又實用」的東西?然後走出教室還可以用、也可以跟家人和朋友分享的?或有什麼可以記住一輩子的「滿足的經驗」?
以小孩的角度、大人的思維,設計出符合大家興趣、發揮多元智能的活動,就對了!
很多遊戲,說穿了、講明了,就是這樣而已,沒什麼特別的。
重點是老師們怎麼做延伸活動。
我一直思考,如果每次出去分享兩個多小時,都只講一個個遊戲怎麼玩、然後帶大家玩一次、接著討論怎麼改編,雖然可以激發出不同火花,但就是這樣而已。
完全驗證「戲法人人會變, 各有巧妙不同」。
每次都在掙扎,我到底要不要講那幾個PPT、那些我自己曾做過的活動、玩過的實驗, 充滿了肥蝙蝠式風格的流程和學生作品,有時還夾雜對我待過的兩個縣市(屏東縣和新竹縣)的讚嘆或偶爾的不滿。當然也有做出的行動和看到的改變:不管是學生還是我!
一個個遊戲帶過,雖然玩得很愉快,但之後呢?
「之後我們就去買桌遊啦!」有人會說。
那玩了之後呢?
「就可以改編啦!」 也有人會說。
那然後呢?
「學生就玩得很愉快啊~ 還可以複習單字或句型啊!」更有人會說。
所以這就是結果了嗎?
課程是靠桌遊撐起來的嗎? 你覺得學生不會對同一個梗感到厭倦嗎? 你自己不會覺得厭煩嗎? 桌遊「之後」的活動呢?
可不可以是小組創作、課內複習、各科延伸、節慶活動? 是warm-up, wrap-up, extended writing exercise
or oral practice, festival activities~~~
每當看到老師們興奮地玩著我帶去的桌遊,或熱烈討論想一起團購哪些桌遊,或留下來詢問在課堂內實施桌遊活動的眉眉角角,我都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有改變,想改變,是好的。可是這就是全部了嗎?
等桌遊熱潮退了,你就放手了嗎? 教學就回到原點了嗎? 學生就繼續抄寫作業考小考了嗎? 老師又期待能聽到誰的新點子、跟上哪股新浪潮了嗎? 大家又間歇性聚聚互吐苦水互相取暖了嗎?
還是,改變從你開始?
以Concept做猜謎暖身、不只可用舊句型教英文生字,也能延伸到其他科目如社會、健康教育… 等整理課文重點;
把Am I A Banana? 融入國語文教學、訓練小朋友發問的邏輯;
用Dixit Jinx複習任何課本有情境的內容;
拿閃靈快手和Pick-A-Pig聊The Odd One Out這本有趣童書;
簡易dice game刺激小朋友找出課本裡的單字;
Apples to Apples-Disney version剛好可以玩迪士尼叢書出現的角色、配對adj & N!
將拔毛運動會運用在節慶教學(Halloween, Christmas),甚至放大版可在運動會的趣味競賽裡玩!
找到你的強項、發揮你的專長:會編jazz chant的、愛寫script的、喜歡融入pop culture的、很會講story的、超會唱pop
song的、好愛arts & crafts的、或極度著迷改編board games的...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大師!只要有感,學生時時受惠!
相信我,桌遊的熱潮會減退,但教學的熱情不會退。改變,從你開始! (握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