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ㄛ、ㄡ老是分不清?拼讀小技巧-翻轉教育



孩子常分不清ㄛ和ㄡ要和誰拼音?因此常寫出「ㄆㄨㄛ」或是「ㄍㄛ」這些錯誤的拼音?台南白河國小魏瑛娟老師注音分辨文又來囉!「ㄛ、ㄡ拼讀小技巧」提供給父母參考
👍同場加映
「ㄥ、ㄣ」怎麼分:bit.ly/2wLiCvU
「ㄟ、ㄝ」怎麼分:bit.ly/2wLgOD0
「ㄓㄔㄕ、ㄗㄘㄙ」怎麼分:bit.ly/2wlPafD
班上每個孩子都拿一張聲符字卡,隨著老師的故事,誇張的表演手打叉的動作,並且大聲的跟「ㄛ」說「不!」,直到「ㄅㄆㄇㄈ」出現時,老師誇張的將兩張字卡「ㄅㄛ」「ㄆㄛ」「ㄇㄛ」「ㄈㄛ」疊在一起,大家一起拼…
flipedu.parenting.com.tw
顯示更多心情
留言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5大亮點學好高中國文



5大亮點學好高中國文





唐文老師
往年升大學學測國文科,考生要在120分鐘內回答23道選擇題,還有寫作的文章解讀、文章分析、引導寫作等3道非選題,考生常抱怨寫不完。自107年起,學測國文將分成「國文選擇題」和「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寫)獨立施測,各考80分鐘,合併計分,各占50%。「國文選擇題」大約考42道選擇題,比原來的23題多了快一倍的題數。「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寫),要考生在80分鐘內考知性統整判斷、情意感受抒發各一題,考題不只侷限於文學,更強調跨域整合。因應學測考試方式的改變,同學準備學測的方向,應多關注並調整。
國文這個考科,上下三千年,縱橫十萬里,同學們不必在意版本之差異,重點在於基本能力的建立。國文絕不是死記、背多分的科目,一樣需要理解、分析及融會貫通。老師提出幾點國文科亮點學習法與大家分享:
亮點 熟讀課內課文並歸納重點
對每一種課內文體古詩、近體詩、古代文言、詞、曲、現代詩,必須有具體的了解,每篇課文的作者、題解及關鍵文句,應該熟悉及瞭解,課文內運用到的修辭、文法、詞性及句法,需有通盤的認識,若能將文章中重要的字形字音字義、成語等加以分類分析統整,就能更上一層樓。
亮點 建立扎實的語文能力
大考題型日趨靈活,無法靠死記得高分,大型考試常考題型的語文能力一定要具備,如字音字形、字詞解釋、成語應用、新詩、古文重組、文意分析、作者文章風格、詩詞意境、文句邏輯、白話文填充、題辭、書信…等,幾乎是每年度必考的題型。考生要參考大考的題型,加強自己的語文知識與能力,熟悉考題,加強練習,事半功倍。
亮點 留意時事古文今解與加強課外閱讀
凡是能與國文課程結合的新聞事件,都會是大考命題的新方向。如:「食安問題」可與顧炎武的<廉恥>結合;九合一選舉中執政黨大敗,可與強調「民主思想」的〈原君〉主旨契合等等的出題方向。只要考生能用更靈活的角度來詮釋課程內容,做到「古文今解」,面對這些時事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亮點 經常性的練習作文
非選擇題占了很重的分數,誰能在作文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誰就會是最後的贏家。考生要把握最後的時間,每天至少都要練習一篇作文,可以實際寫一篇文章請老師批閱,也可以練習審題及編寫題綱技巧,使自己保持對題目的思考敏銳度,才不至於在考場中慌了手腳。
亮點 善用輔助學習工具
現在的考題愈來愈活潑,同學必需掌握兩項技能:一是知識統合能力;二是時間有效利用。愈來愈多家長使用數位學習產品來當孩子的輔助學習工具。像近來數位學習界新引進的「智能筆書」,重新翻轉學習的新內涵,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當孩子學習有疑惑的時候,透過智能筆,隨點即連,快速連結名師講解課程,節省大量時間,積沙成塔,用最短時間學到最完整的知識。除此之外,搭配「智能題庫」中龐大的資料庫,針對最新的命題趨勢,融合歷屆試題、模擬考、各校段考精選題的演練,強化概念的整合。
(中國時報)

網民票選高中必讀文言文 教育部:不一定用

08月20日(日) 20:42




  • 邱乾國表示,網民選出來的10篇文言文篇章未必會用。(中時電子報圖片)
    12年國文教育課綱最近正在審議,其中普通高中小組最近在網絡票選10篇高中生必讀的文言文,許多文章爭議性大,引發軒然大波。教育部周日(20日)召開會議,國教署長邱乾國表示,該10篇被網民票選出來的文言文,也未必會成為高中生的必讀古文。

    網民選出的10篇文章中,有6篇是新增、與台灣相關的文言文,包括清代文人阮蔡文的〈大甲婦〉,描寫台灣平埔族的家庭勞務狀況,但文中一句「土番蠹爾本無知」就被質疑是歧視原住民;另外像台灣日治時期文人蔣渭水的〈送王君入監獄序〉,文中諷刺「俗夫」為巴結權貴「嫖來又嫖去,肉林而酒池」,被認為不適合成為高中生教材。

    邱乾國指出,「一旦課審大會決定降低文言文比例,那10篇網友票選出來的文言文也未必成為高中生必讀。」他又指出,該10篇文言文在普通高中小組內都未形成共識,加上還有課審大會在把關,因此說那些文章將列為未來高中生必讀,還太早。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Fun轉教育,Fun轉學習 - PaGamO 學生追著老師要作業!台灣教育科技平台驚艷大馬



    學生追著老師要作業!台灣教育科技平台驚艷大馬

    2017-08-19 11:04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
     
     
    台灣教育創意科技平台,幫助馬來西亞減少作業!馬來西亞教育部副部長張盛聞今年五月起推動全馬「減少不必要作業簿」政策,台灣創新遊戲式的教育科技平台PaGamO因此大受歡迎,將用來幫助馬來西亞中小學生學習更多元、更有動機。
    PaGamO 走進馬來西亞, 華校師生也瘋狂。 圖/主辦單位提供
    「Fun轉教育,Fun轉學習 - PaGamO馬來西亞啟動典禮」今天在吉隆坡冼都中文華小舉行,馬來西亞教育部副部長張盛聞親臨主持,由幫你優公司執行長、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主席拿督王超群、馬來西亞華文理事會主席拿督王鴻財共同見證,並由馬來西亞校長職工會總會長王仕發校長、馬來西亞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主席陳德祥校長、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張梅蓮副校長、FlipEdu董事經理彭德生簽署合作備忘錄,讓馬來西亞師生也能翻轉課堂Game中學。
    「PaGamO多人在線遊戲學習平台」由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帶領團隊開發,至今已有1萬2千名中小學老師引進課堂,幫助超過40萬名學生找到學習熱情與自信。2016年,馬來西亞斗湖巴華中學首度導入PaGamO,將回家作業變成遊戲中的任務,李愛玲校長表示 PaGamO導入後廣受學生歡迎,下課時常可以看到學生在電腦教室和圖書館打Game做作業,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目前除了正式納入作業成績採計,今年七月舉辦的PaGamO英語電競大賽更帶動全校的學習氣氛。
    PaGamO抱持協助更多孩子熱愛學習的初衷,今年在西馬展開試點,對象為吉隆坡中華獨中、公教中學、崇文華小、冼都華小等四所當地標竿學校。其中吉隆坡中華獨中是馬來西亞頂尖學府,試點計畫開跑1個月,全校有超過60%學生使用,各科老師每周在PaGamO平台上設置的超過10個任務作業,短短兩周大部分學生就已完成300題題庫,追著老師要更多題目。學生主動要求老師出作業可說是前所未聞,PaGamO導入後帶來的課堂新風景,讓馬來西亞老師大為驚豔。
    今日啟動典禮上,幫你優公司也正式宣布與當地出版社FlipEdu攜手合作,在PaGamO平台上提供馬來西亞華校70萬名學生多元優質的學科題庫。
    幫你優公司執行長葉丙成教授表示,很高興台灣開發的創新遊戲式學習科技,能幫助更多孩子學習,該平台將導入馬來西亞1298所華文小學,81所國民型華文中學,以及61所獨立華文中學。張盛聞對此也樂見其成,期待藉由多元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

    在時鐘發明之前,人們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古人這些創意真是令人驚豔




    在時鐘發明之前,人們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古人這些創意真是令人驚豔

    日本每年的6月10日是「時間紀念日」,這一天會舉辦與時間相關的各種演講,舉行儀式以表揚與時間相關的團體或個人。關於時間的計算、時刻的訂定,自古至今產生了許多變遷。
    據歷史記載,日本最早訂定時刻制度,是在天智天皇還是皇太子的時候,齊明天皇671年4月丁卯,換算成現在的日曆是6月10日,皇太子仿效中國的水鐘,自己做了個刻漏,敲響鐘用以報時,因而訂定這一天為「時間紀念日」。

    古老的時鐘,是用水輔助計時

    時鐘的歷史十分久遠,傳說在距今三千多年前,中國便開始使用水鐘了。水鐘有許多形式,有在壺中注入水,底部鑿一小孔,水不斷的定量漏出,以漏出的水量來計時;或者是採用相反的方式,依水流入容器的量來計時。從前印度是在金盆底部鑿一小孔,使其浮在水面上,水不斷從小孔湧入金盆,直到盆子再也負荷不了重量而沉入水中,印度人會預先在盆上加裝繩子,以方便撈起盆子,據說印度便是以盆子的浮沉來計時的。

    最精密的鐘,50 年的誤差只有1 秒

    現在百貨公司販賣的沙漏也是模仿古代的鐘,用細沙取代水,以沙漏出的份量來計時,這常用於測量短暫的時間,例如測量體溫的時間、煮蛋的時間、長途電話的時間等。此外還有日晷(在地面立一根杆子,測量杆影)、火鐘(點燃蠟燭或線香計時)等。有禪修習慣的人坐禪時,也會點一炷香,用來計算自己靜坐的時間。
    7世紀時,義大利人發明了最早運用機械的鐘(編按:應該是中國在8世紀初就出現機械原理的天文鐘──渾天銅儀,14世紀時義大利人發明了機械鐘)。後來自從16世紀初義大利的大學者伽利略發現鐘擺的等時性之後,計時的機器便陸續登場,17世紀時荷蘭的惠更斯(ChristiaanHuygens, 1629 ∼ 1695)創造了單擺時鐘,英國的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發明錨型擒縱機(編按:機械學中,是指僅允許向一個方向作間歇運動的裝置),同是英國人的哈里森(John Harrison, 1693 ∼1776)發明了航海鐘等等,都展現了長足的進步。 進入19世紀後,出現了不需依靠鐘擺,而利用石英或氨分子振動的石英鐘、原子鐘。石英鐘是將石英晶體的振動,轉換為電力振動,以馬達帶動鐘面的指針,據說現在世界上最精密的石英鐘,50年的誤差僅有1秒。原子鐘利用的是氨分子振動的周波數,不會隨壓力及溫度而改變的特殊性質,因此即使石英鐘會產生極小的誤差,也可利用氨分子振動的穩定性,加裝自動修正裝置,所以才會誕生先前提及的50年誤差只有1秒的精密鐘錶。

    平均太陽日

    地球自轉1周訂為1天,月球繞地球轉1周為1個月,地球繞太陽公轉1周為1年,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麼1天的長短是以什麼來界定的呢?
    以地球為中心來看,太陽每天早上從東方升起,傍晚從西方落下,正午位在天頂,此時太陽看起來像在正南方的天空(此稱為南中),太陽南中之後,距隔天再度南中的時間會因季節而改變,也就是夏長冬短。因此將此差距平均計算,1年的平均時間在專有名詞上稱為「平均太陽日」,時間較24小時稍長。進一步詳細說明的話,1年不是365天,而是365.2422天,也就是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多。由於每年皆有多出來的時間,因此有平年、閏年之別。

    正午,時鐘敲九下

    先前曾提及古人最早會依刻漏來敲鐘,其方法如下:午夜0時敲9下鐘,凌晨2時(換算成現今的時間)敲8下,清晨4時敲7下,早上6時敲6下,8時敲5下,10時敲4下,正午就敲9下,下午2時敲8下,下午4時敲7下,6時敲6下,8時敲5下,10時敲4下,午夜0時再度敲9下。依季節不同,日出日落的時間也會有異,而曆法也因時代更迭而數度改變,所以時刻的訂定及敲鐘的方式當然也就屢屢變換。
    茶水間的數學
     
    現在小孩的點心時間仍舊叫「oyatsu」(日文8的意思),這是下午2點(敲8下鐘)的意思,精確一點說的話,冬至時是下午2點前,夏至時是近3點。古老故事中常出現的「天亮敲6下之時」、「天黑敲6下之時」,就是表示早上6點和晚上6點。現在1天是24小時,古時候是將1天分為12等分,12=2×6,因此稱1天為二六時。現在將不眠不休工作24小時,或徹底考慮24小時等句子寫入文章的話,就會寫成二六時中完全無休,有人認為這是四六時的誤植,但從古時候的時刻來說,其實並沒有錯。
    順帶一提,敲鐘的方式由9至4下,那麼為何沒有敲3、2、1 下呢?這是因為古時候將「一個時辰」分為4等分,一個時辰內鐘會敲1、2、3 下。再詳細一點說明的話,現在的2個小時,也就是120分鐘,等於古時候的一個時辰,所以30分時敲1下,60分敲2下,90分敲3下。

    十二地支與時刻

    古時候的書籍上記載著子時、寅時等,這是以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時刻,
    午夜0時鐘敲9下之時為子時,
    午夜2時鐘敲8下之時為丑時,
    午夜4時鐘敲7下之時為寅時……,
    依序為12個時辰命名。現在我們所謂的正午就是中午12點,相當於午時,而午前、午後的午字,就是源起於古時的時辰說法。

    作者介紹|笹部貞市郎 

    1887年(明治20年)生於日本岡山縣手莊村(之後併入岡山縣高粱市),因為家庭經濟因素無法繼續升學,因此只受過八年的「尋常高等小學」正規教育。後來努力自學不輟,陸續取得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的資格,終生以數學教育為職志。
    除了獨自編撰《問題解析法辭典》等各類數學辭典之外,於二次大戰前,還在東京創立了「武藏學院」補習班。二次大戰結束後,在故鄉岡山縣創立「手莊學院」,又在東京設立了「聖文社」出版社。東京的武藏學院在日本戰敗後也隨之解散,而手莊學院因受到岡山縣的支援持續經營,成為現在的岡山縣立川上農業高等學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茶水間的數學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