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什麼是助詞






http://www.bookstrg.com/ReadStory.asp?Code=YF5822   
  一、助詞是附加在詞、短語、句子後邊起某種輔助作用的虛詞。如:的、地、得、了、著、過、嗎、吧、啊等。
  二、助詞主要的語法特點
  助詞的獨立性最差,附加性最強,它不能單用,總要附加在別的詞、短語或句子後邊,表示某種特寫的語法關係或語氣,一般讀輕聲。
  三、助詞的類別和用法
  根據助詞語法作用的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結構助詞
  結構助詞是附加在詞或短語後面(或前面),在句子中起某種結構作用的助詞。主要有:的、地、得、所、似的、一樣。「的、地、得」在書面上寫作三個不同的漢字在口語裏都讀輕聲。
  (1)「的」的用法
  1.「的」附加在詞或短語後面,表示該詞或短語是定語。「的」作定語的標志,表示「定中」結構關係,這是「的」的基本用法。
  例如:我們的工作 建設中的大樓 聰明伶俐的孩子
  2.「的」還可以附加在詞或短語後邊,構成「的」字短語。「的」字短語具有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作用,在語法功能上與名詞相似,主要作主語或賓語。例如︰
  白色的是牛奶,透明的是水。 (作主語)
  穿紅上衣的是我妹妹。   (作主語)
  我爸爸是賣魚的,她爸爸是賣菜的。(作賓語)
  前邊走過來一個賣香蕉的。    (作賓語)
  (2)「地」的用法
  「地」附加在詞或短語後邊,表示這個詞或短語是狀語。「地」是狀語的標志,表示「狀中」結構關係。例如:
   青蛙在田里呱呱呱地唱著歌。
   釆用新品種,大大地提高了糧食的產量。
   他總是積極而愉快地接受上司交給他的工作。
  如何確定動詞或形容詞前邊用「的」還是用「地」?
  一般規律是:在名詞前邊用「的」,在動詞、形容詞前邊用「地」。但是,在動詞、形容詞前邊有時也有用「的」的時候,不能一概而論,那麼,到底該如何確定用「的」還是用「地」呢?在具體運用中,這確實是個較難掌握的問題甚至有些著名的大作家也有用得不好的時候。
  下面,讓我們以「認真de討論」中的「de」為例說明這個問題。
  「討論」是個動詞,用在它前邊的「de」到底應該寫「的」還是「地」,應由「討論」在句子中的位置來確定當動詞「討論」處於謂語中心語的位置時,它前邊的「de」應寫作「地」。例如:
  1.我們認真地討論問題
  當「討論」處在主語的中心語或賓語的中心語的位置時,應該寫「的」。例如:
  2.認真的討論使大家對問題認識得更清楚了。
  3.大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
  但是,如果「討論」後邊帶上了賓語,則不管它居於甚麼位置,都一律寫作「地」。例如:
  4.認真地討論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5.經理要求大家認真地討論問題
  例4中的「討論」處於主語之中,例5中的「討論」處於賓語之中,因為它後邊帶了賓語,所以,它前面的「de」一律寫作「地」。
  (3)「得」的用法
  「得」是補語的標志。它附加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表示它後邊的成分補充說明前面的動詞或形容詞,作補語。例如:
  1.他一句話說得<大家都笑起來>。
  2.她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鮮>。頭發梳得<更光滑>。
  3.山上的果樹多得<很>。
  (4)「所」的用法
  「所」是個文言虛詞,在現代漢語中還經常使用,它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四種:
     1.經常同「被」「為」配合使用,構成「被……所」「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例如:
   他們不屬於這個地區,所以這個地區的流氓排斥或輕視。
  2.「所」用於及物動詞前,構成「(名或代)+所+動」短語,這種短語可以作定語,後面一般用「的」。例如:
   (我所知道的)情況都向你們匯報了。
  3.「所+動+的」可以構成「的」字短語。如:
  先生所講的,正是我們最感興趣的。
  這些情況都是我在農村所見所聞的
  這樣用的「所」多出現於書面語中,「所」不表示甚麼意思,去掉「所」,意思不變,只是更加口語化些。
  4.「所」可以用在動詞「有」之後,「所」後多為具有積極意義的雙音節動詞,例如:
  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半年來,她的書法水平有所提高。
  (5)「似的(地)」、「一樣」的用法
  「似的、一樣」經常附加在詞或短語後邊,整個結構表示比喻。如:
    花朵似的少年   花園似的城巿
    花朵一樣的少年  花園一樣的城巿
  「似的」、「一樣」還經常和「象」配合使用,構成一種固定格式:「象……似的」、「象……一樣」。例如:
  敵人急得熱鍋上的螞蟻似的
  這姑娘打扮得花朵一樣
  (二)動態助詞
  動態助詞是指表示動作狀態的助詞。所謂動態,指的是運用或性狀在某一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動態和時態不是同一個範疇,動態可以不受時間限制。比如「了」是表示完成時態的助詞,但這種完成時態既可以表示過去時,也可以表示現在時或將來時。例如:
  1.昨天,我做一頓飯。(表示過去時的完成時態)
  2.現在,我做一頓飯。(表示現在時的完成時態)
  3.等明天我做完中午那一頓飯,我們再去看電影。(表示將來時的完成時態)可見「了」這種動態助詞所表示的完成動態不受時間限制漢語的動態助詞主要有:著、了、過。
  「著」主要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邊,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正在持續。例如:
  1.叔叔站喝酒。
  2.齒輪晝夜不停地轉動
  3.媽媽還等洗衣服哪!
  「了」主要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邊,表示動作完成,或有了某種性狀。例如:
     1.政府辦學校,建樓房,還修幾條公路。
  2.等你的功課做完,我們一塊去公園。
  「過」主要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邊,表示曾經有過某種動作或性狀有的兼表經驗閱曆。例如:
  1.他看《西遊記》,還看《三國演義》。
  2.狐狸從獵人的陷阱裏逃走三次。
  3.大嶼山我去,迪士尼樂園我也去
  (三)語氣助詞
  語氣助詞是能夠放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頓處表示種種語氣的助詞。它是漢語特有的一個詞類,印歐語中沒有這一詞類。現代漢語中,最基本有語氣助詞有六個:的、了嗎、呢、叭、啊。
  根據它所表示的不同語氣,可分為以下四種:
  (1)表示陣述語氣的:的、了、吧、呢、嘛、唄、罷了(而已)、也罷、也好、啦、嘍、啊。
  「的」的用法
  「的」表示本來確實如此,用在句子末尾,表示強調肯定的語氣。例如:
  1.a.我相信爸爸一定會回來。
   b.我相信爸爸一定會回來的。
  2.a.老師不會不管我們。
   b.老師不會不管我們的。
  「了」的用法:
  「了」也是表示肯定語氣的語氣助詞,表示情況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新的情況,例如:
  1.天氣暖和了。
  2.新產品試制成功了。
  3.我們部門的業績上去了。
  「的」和「了」都是表肯定語氣的助詞,但二者用法不同:第一、「的」表示事實本來如此,「了」表示變化的情況;第二、「的」表示主觀上確信地推斷某種事實,「了」表示客觀地陳述或推斷不會有問題的事實。
  (2)表示疑問語氣的:嗎(麼)、叭、呢、啊、呀等
  「嗎」的用法,「嗎」主要用於是非問句。如:
  1.你去看展覽嗎?
  2.你是來上課的嗎?
  3.這件衣服是你的嗎?
  「嗎」除了用於是非問以外,還可用反問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如:
  4.你以為我不知道嗎?!
  5.難道我不感到痛心嗎?!
  6.難道這事兒怨我嗎?!
  「吧」的用法:
  「吧」用於疑問句末尾,表示估計、猜測的語氣,表示談話人對所問的問題事先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如:
  1.外面起風了吧?
  2.小寶寶今年有兩歲了吧?
  3.今天是星期六了吧?
  「呢」的用法
  「呢」的基本用法是表示疑問,「呢」可用於特指問句,如:
  1.你打算買甚麼牌的洗髮水呢?
  2.誰是她的朋友呢?
   「呢」還可用在陳述句中表示陳述語氣,用在句子中間表示語氣停頓,如:
  3.別看他個子小,還是個舉重冠軍呢?
  4.天已經黑了,風還在刮呢。
  5.羊呢,怎麼不見啦?
  (3)表示祈使語氣的:吧、呢、了、啊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吧」、其次是「了」,二者表示的語氣不完全相同、要求別人做一件甚麼事,常用「吧」,要求別人不做甚麼,特別是要求停止正在做著的一件事,常用「了」,如:
  1.咱們快走吧,電影快開演了!
  2.老師,您就給我們講講吧!
  3.別去了,那地方太危險。
  4.同學們,別笑了。
  (4)表示感嘆語氣的:啊
  表示感嘆語氣的只有一個「啊」,它通常單獨使用,如:
  1.啊!美麗的地方。
  2.啊!春天終於到來了。
  「啊」經常附著在感嘆句之後,表示感嘆語氣,如:
  3.迷路的人走在沙漠裏,忽然看見樹,看見水,心裏多激動啊!
  「啊」還可以附加在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之後,表示各種相應的語氣,如:
  5.快去看看吧,情況不妙啊。
  6.在聯歡晚會上,你擔任甚麼角色啊?
  7.外邊天黑,要當心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